山阳县书院联

太华立云端,对此千寻,情深仰止;
大河来天上,到兹一曲,广纳群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山阳县书院联赏析

在陕西省,有一处历史悠久的学府——山阳书院。它不仅是一个教育场所,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山阳书院联,即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知县余芬所建的楹联,其上联“太华立云端,对此千寻,情深仰止”与下联“大河来天上,到兹一曲,广纳群流”,展现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交融的画面。下面将介绍这副楹联:

上联解析

太华立云端,对此千寻,情深仰止

  • 太华: 指华山。华山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县,是中国五岳之一,自古以来就有“奇秀甲天下”的美誉。
  • 立云端: 形容华山高耸入云,如同屹立于云端之上。
  • 此千寻: 千寻,古代长度单位,一寻约八十尺。这里用以形容华山之高,极言其巍峨壮观。
  • 情深仰止: 仰止,意为仰望并敬仰。整句表达出作者对华山崇高地位的敬畏之情。

下联解析

大河来天上,到兹一曲,广纳群流

  • 大河: 指黄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北麓,蜿蜒东流至山东省,最终入渤海。
  • 来天上: 形容黄河源头高远,仿佛从天而降。
  • 到兹一曲: 指黄河在这里形成一段曲折。
  • 广纳群流: 指黄河接纳众多的支流,源源不断地滋养中华大地。

文化背景与影响

《山阳县书院联》不仅作为建筑的一部分,更是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象征。在清代,书院是传播儒家文化、培养人才的重要机构。山阳书院作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见证了地方历史的变迁和文化的发展。此外,山阳书院联也展示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湛工艺和书法艺术的魅力。

山阳书院联以其精湛的文字和深邃的内涵,不仅成为了当地文化的宝贵遗产,也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