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 同二泉师登金山作

携手危岚,剩旧隐、重到未荒。
汀洲外、乱帆孤垒,何限凄凉。
北府兴衰归逝水,东山哀乐付残阳。
奈十年、兵甲倦登临,秋树苍。
漂零久,思故乡。
百端恨,对茫茫。
算白沤无恙,尚识清狂。
更倚天风凝望极,大江东去海云黄。
问甚时、归去理渔竿,烟屿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 同二泉师登金山作》并非冯煦所作,实际上它出自近现代诗人黄遵宪之手。《满江红·同二泉师登金山作》是一首表达对国家兴衰和自然变迁感慨的诗作,通过描绘金山的自然景色和个人经历,抒发了作者对历史沧桑和人生漂泊的深刻思考。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尽的介绍:

  1. 诗歌原文
    携手危岚,剩旧隐、重到未荒。汀洲外、乱帆孤垒,何限凄凉。北府兴衰归逝水,东山哀乐付残阳。奈十年、兵甲倦登临,秋树苍。

  2. 诗歌赏析

  • 历史与自然:诗中的“北府兴衰归逝水”反映了中国历史上某些时期的兴衰更迭,而“东山哀乐付残阳”则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代的怀念。这些诗句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
  • 个人经历:诗中还包含了诗人自身的经历,如“十年、兵甲倦登临”,表达了作者在动荡年代中的辛酸和无奈。这种个人情感的融入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
  1. 创作背景
  •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复杂而深刻。黄遵宪是清朝后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变革和人民的苦难。尽管处于一个充满动荡的时代,黄遵宪仍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不仅表达了作者的个人情感,也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风貌。

《满江红 同二泉师登金山作》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和艺术价值的诗歌。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洞察,也表达了他对个人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这首诗的欣赏和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面对生活的勇气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