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莫元伯联

奉母孝经看在手;教儿文选读从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莫元伯联》是一首对联,由清朝广东钦州人冯敏昌所作,该作品以押尤韵的形式出现,其内容表达了对母亲的孝顺以及对教导儿子阅读经典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孝心与教育理念。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冯敏昌,字伯求,号鱼山。他于乾隆四十三年考中进士,后被任命为编修,并补任刑部主事。在官场上,冯敏昌因性至孝而辞官,致力于游览五岳,精通书法绘画等技艺。
  2. 原文欣赏:奉母孝经看在手;教儿文选读从头。这副对联不仅押韵工整、形式美观,而且寓意深刻,表达了作者对家庭责任和对下一代教育的高度重视。在封建社会背景下,这样的思想尤为难能可贵,展现了作者高尚的家国情怀和道德情操。
  3. 文学价值:此联作为楹联的佳作,不仅在艺术表现上有其独特魅力,而且在思想内涵上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展现,更是中华文化中孝道和教育理念的具象化表达。在今天看来,这些思想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弘扬传统美德、构建和谐家庭以及培养后代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4. 文化影响:冯敏昌通过这副对联传递了深刻的文化价值观。在现代社会,虽然物质条件和生活方式有了巨大的变化,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尊重仍然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这副对联能够激发人们对于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的认知,促进个人品德和社会风气的提升。
  5.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冯敏昌的这副对联在清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位置。它不仅展示了清代文人的审美取向和文化追求,同时也为后世提供了学习和鉴赏的范例。

《赠莫元伯联》不仅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以其精湛的艺术性和深邃的思想内涵,跨越了时代与空间的限制,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