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华曲 其一

簪笔垂囊倚碧纱,看来粉黛失繁华。
移将一树连卷玉,满院春开解语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昭华曲 其一》是南宋词人项隆锡创作的一首古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项隆锡,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之一,他的创作在当时有着很高的地位,其作品广为流传,深受后世赞誉。
  • 他的词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为主,风格清新脱俗,富有诗意,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诗词原文
    月白风清,长倚昭华笛里声。
    清·魏源《杂诗之六》:“精灵感西母,贻我昭华声。”《韩诗外传》卷九:“齐景公出弋昭华之池。”《三国志·魏志·后妃传序》:“明帝增淑妃、昭华、脩仪。”《南史·后妃传序》:“及孝武孝建三年……又置昭仪、昭容、昭华,以代修华、修仪、修容。”《诗经·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卫风·硕鼠》:此文献于殷,惟殷先人有册命曰:侯甸男邦,邦畿千里,自域百里。自古明王圣人,创业垂统,皆得博报之。

  2. 诗词赏析

  • 项隆锡在创作《昭华曲 其一》时,巧妙地运用了“昭华”这一古代乐器名,不仅指代了一种乐器,还隐喻了一种美好的声音或意境。这种巧妙的运用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给读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 词中的“长倚昭华笛里声”,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月光下静听昭华笛声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美好的氛围。这种场景让人不禁联想到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思绪的飞扬,体现了他对自然美的独特感悟和情感表达。
  • 从文化角度来看,这首诗也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如“月白风清,长倚昭华笛里声”一句,不仅描绘了一种宁静的自然景象,也隐含了作者对和谐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种文化内涵使得《昭华曲 其一》不仅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展现。
  1. 文学价值
  • 《昭华曲 其一》作为项隆锡的经典之作,其文学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将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结合,通过对自然的描绘传达出深沉的情感和哲理。这种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 此外,《昭华曲 其一》在语言表达上也独具特色。词句优美、韵律和谐,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语言艺术的运用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文学技巧,也使得整首诗词更加生动有趣。

《昭华曲 其一》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诗词,更是项隆锡在古代文学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通过学习和鉴赏这首词,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代诗歌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