蓉湖秋月

芙蓉湖上月光浮,独坐凭栏万象收。
茶灶笔床三尺席,白蘋红蓼一滩秋。
风流已散春申履,潮信还催范蠡舟。
何似阮湘投佩客,每拈芳草忆灵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蓉湖秋月》是清朝邹士随的作品。该作品描绘了射贵湖秋天夜晚的美景,通过对湖面、月光、美人、舟橹等细节的生动刻画,展现了一幅宁静而深远的秋夜画面。下面将详细探讨《蓉湖秋月》:

  1. 作者与时代
  • 《蓉湖秋月》的作者是清代的诗人邹士随。
  • 在清朝时期,文人墨客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与观察,邹士随作为当时的文人,其作品自然也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风貌和审美情趣。
  1. 作品原文
  • 文章开头即描述了“射贵湖头漾暮潮”,形象地表达了湖水在夕阳下泛动的景象。
  • 接着“冰蟾潋滟濯秋宵”描绘了月亮如同冰镜般清澈,映照着秋夜的景色。
  • “美人拥楫临江夜”则描绘了一位美人在月光下划船的画面,增添了诗意。
  • “橹似菱花镜里摇”形容了船桨在波纹中摇动的样子,如同菱花镜中的倒影。
  1. 诗作赏析
  • 从整体上看,《蓉湖秋月》通过简洁的语言,捕捉了秋天的宁静与美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上的平静。
  • 作品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诗句既富有画面感又充满情感。
  • 诗中的意象丰富,如“射贵湖”、“秋水”、“明月”、“美人”、“舟橹”等,都是诗人精心挑选的意象,为读者呈现了一个多维度的秋夜景象。

《蓉湖秋月》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着深刻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意境,不仅反映了作者的文学才华,也展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品读,人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思想情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