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山麓观枫林二首 其二

美人薜荔衣,霜林好颜色。
虽无餐霞姿,结侣自相得。
岁寒知后凋,托根本质直。
促景悲桑榆,履道苦荆棘。
白日忽西驰,尘埃失南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山麓观枫林二首 其二》是清代诗人邹卿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诗歌原文与赏析
  • 原文:美人薜荔衣,霜林好颜色。虽无餐霞姿,结侣自相得。岁寒知后凋,托根本质直。促景悲桑榆,履道苦荆棘。白日忽西驰,尘埃失南北。
  • 赏析:此诗描绘了秋天霜降时节的美景,通过“美人薜荔衣,霜林好颜色”展现了霜叶的艳丽,而“虽无餐霞姿,结侣自相得”则表达了诗人虽然不以颜色取胜,但能与同伴相互欣赏,自得其乐的心态。“岁寒知后凋,托根本质直”体现了诗人对坚韧不拔品质的赞美,而“促景悲桑榆”,则是对人生易老、时光流逝的感慨。“履道苦荆棘”反映了在人生道路上难免会遇到艰难困苦,但诗人选择以乐观的态度面对。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考。
  1. 作者简介
  • 邹卿森: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在当时已受到认可。他生活在一个文学创作活跃的时代,与其他文人交往甚密,因此有机会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和诗歌风格。邹卿森的诗歌多反映社会现实和个人情感,语言质朴却不失文采,体现了清代中期诗歌的特点。
  1. 诗歌主题与表达特点
  • 主题:此诗的主题集中在秋日的景色以及与之相关的情感体验。通过描绘霜林的美丽以及诗人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美的境界。
  • 表达特点:邹卿森的诗歌在语言上简洁明了,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例如,“美人薜荔衣”中的“美人”与“薛荔衣”形成对比,既展示了植物的美,又暗示了诗人自身的高洁品格。此外,诗中使用了许多意象,如“霜林”、“后凋”等,这些意象都带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使得整首诗富有内涵。
  1. 艺术特色与文化价值
  • 艺术特色:邹卿森的诗歌在艺术表现上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他擅长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自然景物,同时在表达上注重情感的真挚与深邃。此外,邹卿森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读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 文化价值:作为清朝的诗歌,《惠山麓观枫林二首 其二》不仅是文学上的艺术作品,更是研究清代诗歌发展、地域文化及自然审美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清代诗人的生活背景、艺术追求以及他们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表达方式。

《惠山麓观枫林二首 其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到见解,也反映了其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对于现代读者而言,这不仅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种精神的滋养,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