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六如亭联

从南海来时,同上江楼,回首残云迷蜀道;
自东坡去后,独留香冢,伤心寒月照苏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惠州六如亭联》是清朝人邹戴尧所创作的一副对联,这副对联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湛的艺术价值而著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副对联及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1. 作品内容
  • 上联“自东坡去后”意味着自从北宋著名文学家苏轼逝世之后,其精神风貌和文学成就便成为后世学者及文人的楷模。
  • 下联“独留香冢”则形容苏轼虽然离去,但其诗文和人格魅力却如香气般长存于世人心中。
  • “伤心寒月照苏堤”则描绘出一幅清冷的夜景,月光下的苏堤显得格外凄凉,寓意着历史的沧桑和人生的无常。
  1. 作者介绍
  • 邹戴尧,字唐蓂,清代广西宾州(今宾阳)人。他不仅是一位文学创作者,还是一位积极参与历史和社会事务的士人。光绪十一年(1885年),他凭借才华获得了举人身份,并在公车上书等重要事件中扮演了积极角色。
  1. 历史背景
  • 六如亭位于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惠州西湖孤山东麓,是为纪念北宋大文豪苏东坡的侍妾王朝云而建。始建于宋代,经过多次修葺,1984年被定为惠州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一历史背景赋予了六如亭及其联以特殊的意义。
  1. 艺术特点
  • 邹戴尧的这副对联在语言运用上非常讲究,既有深沉的历史感,又有优美的诗意,体现了古典文学的典雅与深沉。
  • 对联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通过对比和衬托的手法,使得上下联既独立又相互呼应,共同构建出一幅完整的画面。

《惠州六如亭联》不仅仅是一副普通的对联,它蕴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尊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