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阿嫂三首 其二

茫茫哪个是知音,顿冷诗筒久废吟1。
一自子期身死后,从今2不鼓伯牙琴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阿嫂三首·其二》是清末近现代初费墨娟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深沉的情感与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文学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将详细介绍《哭阿嫂三首·其二》:

  1. 作者简介:费墨娟(清代),一位生活在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其作品以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艺术表现力著称。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理解。通过阅读费墨娟的《哭阿嫂三首·其二》,可以感受到作者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敏锐的社会观察力。

  2. 诗作原文:茫茫哪个是知音,顿冷诗筒久废吟。一自子期身死后,从今不鼓伯牙琴。

  • 注释说明: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觅的感慨,以及因失去知己后对音乐爱好的冷淡态度。”子期”指的是春秋时期著名的琴师钟子期,而”伯牙”则是另一位著名的琴师。诗人通过这两位古代琴人的典故,隐喻了自己失去了一个能听懂他心声的知音。
  1. 诗歌鉴赏
  • 艺术手法:这首诗采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昔日热切的琴声与今日冷漠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孤独。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象征和暗喻的手法,通过琴和知音的象征,表达了对人生知己难寻的感慨。
  • 情感表达:整首诗洋溢着浓厚的情感色彩,诗人通过对知音的渴望、失去后的痛楚以及对音乐的疏离,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这种深沉的情感表达,使得这首作品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应该了解一些相关的信息,如诗歌的历史文化背景、作者的创作意图、以及诗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例如,费墨娟的生活背景和创作时间对其诗歌的风格有重要影响。清末近现代初是一个社会动荡和文化多元的时期,这样的时代背景为诗人提供了广阔的创作空间和多样的表现手法。此外,费墨娟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通过对自然、人生和社会现象的细腻描写,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独到见解。

《哭阿嫂三首·其二》是费墨娟作品中的佳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造诣和高超的写作技巧,也揭示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面貌和社会状况。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