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星臣夫子二首 其二

高山流水少知音1,曾访成连海上琴2。
独愧此身闺阁里,锦葵空有向阳心3。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山流水少知音,曾访成连海上琴”。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诗歌,出自费墨娟之手。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费墨娟,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1869年1月)生于四川成都,卒于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1915年9月3日),享年46岁。他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却以一颗宁静的心面对世事,留下了许多传世之作。
  2. 诗作背景:费墨娟生活在晚清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变革、思想碰撞的时代。他的诗作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状况,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理想的执着。
  3. 诗歌原文与解读:“高山流水少知音,曾访成连海上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知音难求的感慨。高山流水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比喻,象征着知音之间的默契和共鸣。成连是一位著名的琴师,他的故事也成为了知音难寻的象征。诗人通过这两句诗表达了对于真正懂得自己的人难以找到的感慨,同时也体现了他对知音之间深厚关系的珍视。
  4. 诗作的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通过对高山和流水的描写,以及对成连琴声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渴望和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观察和感受,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深刻理解。
  5. 文学影响:费墨娟的这首诗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送黄星臣夫子二首·其二》不仅展现了其高超的诗歌创作技巧,更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它的出现,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宝库,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者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送黄星臣夫子二首·其二》不仅展现了费墨娟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才华,还深刻地揭示了人类情感和社会现实的复杂性。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诗歌中不可多得的瑰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