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大兄原韵留别之作二首 其二

双泪难支落绮筵,人生聚散总由天。
久违色笑嗟身远1,惯省晨昏仗汝贤2。
怕听阳关歌一曲,那堪别路隔三千。
归帆安得长留住3,尽日谈诗莫转旋4。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步大兄原韵留别之作二首 其二》是清代文学家黄景仁的一首诗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离去的不舍与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作者豪放洒脱、不羁放纵的个性特点。以下是对该诗的简要介绍:

一、作品背景

  1. 作者生平简介: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仲则,一字南山,号瘦菊生、赫君、蝶庵、五柳居士等。祖籍浙江慈溪,生于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他是乾隆时期著名的诗人和官员,曾官至山东学道,后因事被革职,遂寄情山水。黄景仁一生坎坷,屡试不中,晚年穷困潦倒,最终抑郁而死。
  2.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黄景仁任山东学道期间。当时他因事被革职后,心情十分郁闷,于是写下了这首表达离愁别绪的诗歌。同时,这也是一首告别诗,通过描写与友人离别的情景,抒发了黄景仁对友情和人生道路的感慨。

二、诗句原文

  1. 首句解释:“我行千里去京城。”这里的“千里”指的是从家乡到京城的距离,表达了作者为了赴任而远行的艰辛。
  2. 第二句解释:“谁怜憔悴客衣单。”这里的“憔悴”形容作者身体消瘦、面容憔悴,反映出旅途劳顿和生活困苦。“客衣单”则指穿着单薄的衣服,体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助。
  3. 第三句解释:“山长水阔知何处?”这里的“山长水阔”用来形容旅途中所见景色的辽阔无垠,给人一种迷茫和不确定的感觉。“知何处”则表示不知道该往哪里走,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确定感。
  4. 第四句解释:“故人西辞黄鹤楼。”这句诗引用了李白的名句“黄鹤一去不复返”,用以表达朋友即将离去的遗憾和不舍。“西辞黄鹤楼”则是指朋友离开的地方——黄鹤楼,这里象征着友情的起点和终点。
  5. 第五句解释:“东隅已逝莫徘徊。”这里的“东隅”指的是东方,古人认为日出东方,因此用“东隅”来比喻美好的时光或未来。“逝”表示逝去,“莫徘徊”则是不要在这里逗留,意味着不要为过去的美好时光而留恋。
  6. 第六句解释:“挥手自兹去矣。”这是全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与朋友挥手告别的场景。“自兹”指的是从此,“去矣”表示离去。整个句子传达了一种离别时的决绝和坚定。

三、诗句赏析

  1. 意境深远: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丰富的意象,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图画。诗中的“千里”、“客衣单”、“山长水阔”等词汇共同构建了一个既真实又富有诗意的离别场景,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波动。
  2. 情感真挚:整首诗充满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离别的无奈。黄景仁通过对友人的描写和内心的抒发,表达了自己对友情的感激和对分别的不舍。这种真挚的情感不仅打动了读者,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了一首感人至深的佳作。
  3. 艺术手法独特: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意志。如“千里”、“西辞黄鹤楼”等词汇都巧妙地融入了情感色彩,使得整首诗既有外在的风景,又有内在的情感流动。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步大兄原韵留别之作二首 其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送别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诗人与好友之间深厚的友谊和离别时的不舍之情。这首诗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人生旅途中别离时刻的一种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