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寄怀阿嫂二首 其一

四面风号助啸歌1,关山迢递近如何?
三年归省原非早2,一月离群已觉多3。
人为愁牵抛绣谱4,诗从别后冷吟窠5。
几回欲寄相思字,目断天涯雁未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费墨娟,清代末期的诗人,以其独特的文学造诣和深刻的情感表达著称。其作品《春日寄怀阿嫂二首 其一》展示了诗人对远在家乡的亲人的深切思念。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费墨娟生于1869年1月,死于1915年9月3日,享年46岁。他的诗歌作品《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显示了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与影响。
  2. 作品原文:《春日寄怀阿嫂二首(其一)》是费墨娟创作的一首抒情长诗,表达了他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的文本内容:

四面风号助啸歌,关山迢递近如何?三年归省原非早,一月离群已觉多。 人为愁牵抛绣谱,诗从别后冷吟窠。几回欲寄相思字,目断天涯雁未过。

  • 解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春天里,通过书信向远方的亲人表达自己的思念。诗中“四围风声”象征外界环境的变化,而“关山迢递”则表达了距离的遥远和不易相见。通过这些描写,诗人传达了对家的渴望以及离别之痛。
  1. 艺术手法与风格:费墨娟的诗歌语言朴实无华,情感真挚,善于运用细腻的心理描写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这种风格的诗作,不仅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背景下人们的情感生活。
  2. 历史背景:在晚清时期,中国经历了内忧外患的局面,社会的动荡不安使得许多人对于家国和个人命运感到忧虑。费墨娟的作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普遍情绪和文化心态。
  3. 文化价值:费墨娟的诗歌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研究清代社会历史、文化变迁的重要资料。通过对他作品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期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状态。

费墨娟的《春日寄怀阿嫂二首(其一)》是一首充满深情的抒情诗,通过对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的融合,展现了诗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远方亲人的牵挂。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一份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情感传递,值得后人细细品味和深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