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城义塾联

莫谓孤寒,多是读书真种子;
欲求富贵,须从伏案下工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杭城义塾联》是清代费丙章创作的对联,其原文如下:莫谓孤寒,多是读书真种子;欲求富贵,须从伏案下工夫。潼川府试院联(蔡振武)移孝即为忠,在昔扬言嘉学士;读书先识字,莫将干禄笑平原。韩山书院联(丁杰)得闲还读书,使时序光阴莫浪掷;好学须力行,愿诸君子勉之。这副对联以其深刻的寓意和朴实的语言,成为流传至今的文学瑰宝。

《杭城义塾联》的创作背景与作者费丙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费丙章作为清初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作和文章在当时广受赞誉。他的这副对联便是他在教育界留下的重要印记之一。通过对联的形式,费丙章以简练而有力的语言,表达了对读书人的期许和激励。其中“莫谓孤寒,多是读书真种子;欲求富贵,须从伏案下工夫”这句话,不仅指出了读书人应有的态度和目标,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教育观念。

这副对联的具体内容和意义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第一联强调了学问的重要性和读书人的自我定位;第二联则提出了一个关于个人修养和社会价值的问题。通过这样的对仗和对比,费丙章希望激励那些处于困境中的学子们能够坚持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同时,这副对联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读书人的期望和要求,即不仅要有深厚的学识,更要有为社会做贡献的决心和能力。

《杭城义塾联》不仅是一副对联,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和文化遗产。它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读书人的期望和鼓励,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追求真理和价值的人生态度。对于今天的人来说,这副对联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提醒人们在面对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挑战时,要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努力提升自我,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