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冈作四首 其三

一面东风扫舳舻,荆襄形胜控成都。
昏姻失意千金赏,兵法倾心八阵图。
受禅台高终代汉,横江锁断并忘吴。
不堪白帝城边语,付与先生六尺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卧龙冈作四首》其三是一首以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为背景的抒情诗。下面将对其内容、主题以及艺术特色进行详细的分析:

  1. 内容概述
  • 背景介绍:《卧龙冈作四首》其三创作于嘉庆二年(1797年),时随黔西观察使王朝梧赴贵州途经卧龙冈。作者通过描写卧龙冈的自然景观与诸葛亮的历史遗迹,表达了对诸葛亮的崇敬以及对历史的感慨。
  • 诗句原文:野旷人烟静,山高土脉长。草庐更制度,遗像俨声光。便欲求邻隙,终焉学隐耕。
  1. 主题思想
  • 自然与人文的融合:诗歌通过对卧龙冈自然景观的描述,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同时,结合诸葛亮的历史事迹,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之情。
  • 历史与现实的反思:诗中“身应营星陨,心期国祚长驱”等句,反映了诗人对历史兴衰变迁的深刻思考,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运用:诗中的“野旷人烟静,山高土脉长”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卧龙冈的自然环境,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 情感的表达:诗人通过对诸葛亮遗像的描写和对其生平事迹的回忆,抒发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的再现:《卧龙冈作四首》其三作为记录历史的重要文献,不仅保存了当时的历史风貌,也为后人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 艺术价值的传承:这首诗作为清代诗歌的代表作品之一,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文学地位
  • 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卧龙冈作四首》其三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具有较高的文学地位。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和深邃的思想内涵,使其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卧龙冈作四首》其三是一首集自然景观描绘、历史人物纪念和深厚情感表达于一体的抒情诗篇。它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传达了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怀。这首诗不仅是清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