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夜志感

夜雨吹檐晓未收,忽闻边调起西楼。
羁人头白兵戈里,纵听伊凉也不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夜志感》是张立得创作的一首现代诗,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收录在《重庆法治报》中。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文学价值和影响:

  1. 诗歌主题
  • 雨夜的孤独与沉思:《雨夜志感》通过描绘雨夜中的梧桐树和小巷场景,营造出一种孤寂而深沉的氛围,诗人通过对雨滴敲打窗户的声音、夜晚的安静等细节的描绘,表达出对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深刻思考。
  • 羁旅的感慨:诗中“忽闻边调起西楼”一句,反映了诗人对边陲战事的关注以及个人在外漂泊的辛酸体验,展现了诗人对于战争和动荡时局下个体命运的无奈和忧愁。
  1. 艺术特色
  • 新诗的运用:作为一首新诗,《雨夜志感》在形式上打破了传统诗歌的格律束缚,语言简洁却富有表现力,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现代感和时代性。
  • 象征与隐喻:诗中的“梧桐树”、“兵戈”等元素不仅仅是自然景物,更是诗人情感的象征,通过这些元素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效果。
  1. 文学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雨夜志感》的创作背景是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生活状态充满了不确定性。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具有很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 情感表达的深度:通过对雨夜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内心感受的深入挖掘,诗人展示了其深厚的人文关怀和情感真挚。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深度,使得《雨夜志感》成为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经典之作。

《雨夜志感》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为广大读者提供了一次心灵的洗礼和情感上的共鸣。这首诗不仅是张立得文学道路上的一次成功尝试,也是中国现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