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苍松柏绕层岑,谢朓青山葬翰林。
天子呼来犹得谤,世人欲杀亦知音。
烟迷墓杳渔樵路,月照楼空江海心。
鹦鹉鸬鹚杯杓好,死生有约酒星沉。
采石李翰林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采石李翰林墓》是清代诗人程文正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诗中“苍苍松柏绕层岑”一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庄重的自然景色。松柏的苍翠与层峦叠嶂的山势相映成趣,形成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这种景象不仅象征着李翰林高洁的品质和坚韧的性格,也反映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崇尚之情。
“谢朓青山葬翰林”一句则通过提及南朝诗人谢朓与唐代翰林学士李白的典故,表达了对李翰林才情与人格的崇敬。谢朓被誉为“大江以北莫及”,李白更是“酒仙”之称,两人都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杰出人物。这里用“青山”来比喻李翰林的墓地,既点明了其高贵的身份,又寄托了对李翰林英年早逝、才华未展的惋惜与哀思。
“天子呼来犹得谤,世人欲杀亦知音”这两句诗,深刻揭示了李翰林虽身处逆境却依然保持清高气节的个性。这里的“天子”指的是皇帝,而“诽谤”则是指批评和指责。尽管受到最高权力者的青睐,但李翰林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人格尊严,不被外界的权势所左右。而“世人欲杀亦知音”则表明他虽然被世人误解和攻击,但仍然有一群理解他、支持他的朋友和志同道合的人。
“烟迷墓杳渔樵路,月照楼空江海心”这两句诗,则将读者的视角从宏大的历史背景拉回到个人的情感体验之中。烟雨朦胧中,渔夫和樵夫的身影在墓道上若隐若现,象征着李翰林生前与世无争的生活状态。而明月当空,照亮了那座孤零零的高楼,更衬托出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和世事变迁的感慨。
《采石李翰林墓》不仅是一首描写历史名人墓地的诗歌,更是一部充满哲理的文学作品。它通过对李翰林生平事迹的描述,展现了其卓越的人格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与现实、个性与命运等问题的思考和感慨。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是研究唐代文化和文人精神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