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河楼联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
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州河楼联》并非一个特定的文学作品,而是清代诗人程德润创作的一副对联。《通州河楼联》描绘了通州大运河的壮美景色,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通州河楼联》:

  1. 作品背景:程德润是清代的一位官员,他的文学创作多与政治、社会生活相关,其作品往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

  2. 作品原文

  • 高处不胜寒,溯沙鸟风帆,七十二沽丁字水;夕阳无限好,对燕云蓟树,百千万叠米家山。
  1. 作品赏析
  • 高处不胜寒:表达了作者站在通州河楼之巅,面对辽阔河面,感受到大自然的寒冷气息,同时也反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
  • 溯沙鸟风帆:描绘了河面上船只穿梭往来的生动场景,沙鸟象征着自由翱翔的生灵,风帆则代表着繁忙的漕运活动。
  • 夕阳无限好:表达了作者对夕阳美景的赞叹,夕阳映照下的燕云蓟树和米家山构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1. 历史价值
  • 反映漕运盛景:明代以后,漕运成为国家重要的物资运输方式,通州作为漕运的重要枢纽,展现了古代中国交通网络的发达和经济的繁荣。
  • 艺术价值:对联是中国传统的文学形式之一,以其简练的文字、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而著称于世。《通州河楼联》作为对联,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嚣、追求高洁生活的理念,体现了文人士大夫阶层对于理想生活的向往。
  1. 文化意义
  • 促进文化交流:通过对《通州河楼联》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增进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 激发爱国情怀:通过欣赏这类文学作品,可以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认识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1. 现代价值
  • 旅游观光价值:《通州河楼联》作为通州的一个重要景点,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了通州文化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 教育启示:通过对《通州河楼联》的学习,可以启发人们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通州河楼联》是一首充满诗意的文学作品,它不仅是对通州大运河美景的赞美,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通过对这副对联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清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文化情怀,同时也可以领略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