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军断外援,差同许远城中守; 万马迎忠骨,新自岳王坟畔来。
《挽罗遵殿联》是曾国藩创作的文学作品。
《挽罗遵殿联》不仅体现了曾国藩的文才和对历史人物的理解,也反映了他的政治抱负和道德理念。在评价这副对联时,人们应从多个角度深入探讨其文学价值及历史意义。
【注释】 挽罗遵殿联:为南宋抗元将领罗文传所撰的《祭忠烈庙文》中,有“孤军断外援,差同许远城中守;万马迎忠骨,新自岳王坟畔来”句。罗文传字遵道,号雪坡,绍兴人。公元1139年,宋金战争爆发后,他率部驻守襄阳,与义军相持达七年之久。公元1141年,因粮尽援绝,被迫出降金军,但不久又逃归南宋。此诗即作于其降金之后。 【赏析】 每句七个字,读起来节奏鲜明,铿锵有力。首句点出南宋军队孤立无援
【注释】 挽:悼念。罗遵殿:即张遵王,字循王,南宋名将,在抗金战争中殉国。殿联:指挽联。 【赏析】 这是一首吊奠南宋名将张遵王的挽联。诗中赞颂了张遵王忠心报国的气节,表达了作者对张遵王的崇敬之情。 上句“殉国死如归”,赞扬张遵王为国捐躯至死不渝的崇高品质。“殉”,指为国而牺牲;“死如归”,意为死也象回家一样无牵挂。“独标大节”是说张遵王在临危时依然能够保持高尚气节。 下句“知公没犹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