傲奴

君不见萧郎老仆如家鸡,十年笞楚心不携。
君不见卓氏雄资冠西蜀,颐使千人百人伏。
今我何为独不然,胸中无学手无钱。
平生意气自许颇,谁知傲奴乃过我。
昨者一语天地暌,公然对面相勃溪。
傲奴诽我未贤圣,我坐傲奴小不敬。
拂衣一去何翩翩,可怜傲骨撑青天。
噫嘻乎,傲奴,安得好风吹汝朱门权要地,看汝仓皇换骨生百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傲奴》是清代诗人曾国藩的作品,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邃的思想内容,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占有重要地位。以下是对该诗的介绍:

  1. 诗歌创作背景:《傲奴》的创作年代大约在道光二十三年前后,此时曾国藩已经官至翰林院侍讲、侍读等职。尽管官职显赫,但曾国藩并不满意现状,他对于枯燥乏味的书斋生活感到不满,思想活跃之余产生了创作《傲奴》的念头。

  2. 艺术特点:《傲奴》的题材新颖别致,选取的是生活中的偶发事件入诗,既展现了曾国藩对社会现象的独特观察,也体现了他敢于突破传统的勇气。该诗以萧郎老仆和卓氏雄资为例,通过对比的方式,深刻揭示了当时社会等级制度下奴才的心态及其社会地位的卑微。这种开篇就表明奴仆向来都是效忠主子、不生二心的艺术手法,使得诗歌具有很强的现实感和讽刺意味。同时,诗中的长句排比开篇格局,得法于唐代李、杜,增强了诗歌的气势感和艺术感染力。

  3. 情感表达:《傲奴》通过对主仆关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世态炎凉的感叹以及对个人处境的自嘲。诗中既有对权力地位的追求,也有对无权无钱时态度的转变。这些深刻的情感体验,使得诗歌不仅仅是一首咏物诗,更是一首情感充沛的人生哲理诗。

《傲奴》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文学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古典诗歌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该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文化及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生活,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人在面对现实困境时所表现出的独特智慧与精神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