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朱伯韩诗集后十首 其三

明珠伏浊浪,能媚不能流。
硕人力如虎,折节师温柔。
肝肠自肮脏,面目自伊优。
再拜问君子,此可言诗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题朱伯韩诗集后十首 其三》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是杜甫在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所作。当时,朱伯韩将他的诗集进献给了朝廷,杜甫为此写下了这首赠答之作。

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两句话通过对比,形象地揭示了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分化严重的现实。前一句描写的是朱门贵族家中酒肉满溢、腐臭难闻,而穷人却饥寒交迫、冻死街头;后一句则直接指出道路上有饿死的人的尸体。这种鲜明的对比,使读者深刻地感受到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平。

接下来的句子是:“文章憎命达。”这句话表达了杜甫对于文人命运坎坷、不得志的感慨。他认为文章是文人的才华和情感的体现,但往往因为命运的不公而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赏识。这里的“文章”既指文人的创作,也暗指自己的诗歌创作。

最后两句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希望皇帝能建造更多的房屋,让那些贫苦的读书人能够有一个遮风避雨的地方。他希望自己能够为这些贫苦的寒士们带来欢乐,让他们不再受冻挨饿。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对朱门贵族生活的描绘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广大寒士的关怀和期盼,展现了杜甫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正义事业的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