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九弟四首 其四

辰君平正午君奇,屈指老沅真白眉。
人世巾袍各肮脏,闭门谐谑即支离。
中年例有妻孥役,识字由来教养衰。
家食等闲不经意,如今飘泊在天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酬九弟四首 其四”是清代诗人曾国藩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对弟弟的思念之情和劝学之意。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密切相关,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特点。

曾国藩(1811-1872),名载培,字伯涵,号涤生,晚号雪樵,湖南湘乡人,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与李鸿章、张之洞并称为“晚清三杰”。他不仅在政治、军事上有所建树,还擅长诗词,被后人誉为“苏李”,与苏轼、李白齐名。他的诗作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个人对传统文化的尊崇。

《酬九弟四首》是曾国藩给弟弟们的作品集,其中包含四首诗歌,以《酬九弟四首 其四》最为著名。此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意境,传达了作者对弟弟们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学习的追求。诗中描绘了弟弟远离家乡,在外求学的艰辛与不易,表达了作者对弟弟的关切和期望。

《酬九弟四首 其四》的原文为:“王粲辞家遘多患,陆云入洛正华年。轮辕尘里鬓毛改,鼙鼓声中筋骨坚。数千年往事注到心头,把酒凌虚,叹滚滚英雄谁在?”(《曾国藩诗集》)此诗通过历史典故和现实情景的结合,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王粲、陆云的崇敬,以及对自己及兄弟的激励与鞭策。诗中运用了典型的古文修辞手法和典故,使得整首诗歌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充满了诗意。

《酬九弟四首 其四》不仅是曾国藩个人情感表达的产物,也是他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这首诗不仅丰富了中国文化宝库,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