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少时同学某

少日低飞各羽翰,几年茵溷不同看。
竟缘无食填沟壑,终古衔羞在肺肝。
蚁战莫偿三北耻,蚕僵更吐一丝难。
寡妻弱子知何倚,雪虐风饕可耐寒。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少时同学某》是曾国藩创作的一首诗,出自其诗集《曾国藩诗钞》。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同窗好友的深切缅怀和哀思。下面将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背景:曾国藩(1811年-1872年),字伯涵,号涤生,湖南长沙府湘潭县人,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湘军创始人之一。他的诗文作品深受当时文人学士的推崇,尤其是他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以镇压农民起义而闻名。

  2. 诗歌原文
    少日低飞各羽翰,几年茵溷不同看。
    竟缘无食填沟壑,终古衔羞在肺肝。
    蚁战莫偿三北耻,蚕僵更吐一丝难。

  3. 诗句解析

  • “少日低飞各羽翰”:这句描绘了年轻时的同学们如同鸟儿一样,展翅高飞,各自追求着不同的志向与前程。
  • “几年茵溷不同看”:这里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一同成长的朋友们,现在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各奔东西,无法再像以前那样经常见面。
  • “竟缘无食填沟壑”:反映了一种无奈的现实,即人们最终可能会因为生活所迫,陷入贫困的境地,无力为他人提供帮助。
  • “终古衔羞在肺肝”:表达了深深的愧疚和遗憾,认为自己未能给予朋友足够的支持和帮助,感到内心愧疚。
  • “蚁战莫偿三北耻”:比喻自己无力挽回历史上的错误或耻辱,如不能为国雪耻。
  • “蚕僵更吐一丝难”:形容自己的困境,如同即将化茧的蚕,虽然努力挣扎,但仍然难以逃脱命运的束缚,吐丝成茧的艰难过程。

曾国藩的《哭少时同学某》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更是对那个时代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领略到曾国藩深厚的文学功底,也能从中体会到他对于人性、历史和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