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客行

春山暮,山花吹满樵人路。
平原浅草连天远,樵风初起樵云卷。
数声樵唱出林间,夜夜归来担头满。
晓上阴崖逢月黑,前溪虎去犹留迹。
昨宵山水漂人家,失却涧边磨斧石。
伐木当伐檀,刈薪当刈兰。
刈兰为佩檀为辐,免使年年老空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樵客行》是清代惠士奇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自然描绘,展现了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田园风光图。下面将从多个方面进行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生平:惠士奇,字季卿,号东山,是清朝时期的文人。他的文学成就颇丰,尤以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多反映现实生活,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 时代背景:此诗可能创作于清朝康熙年间,这一时期的文化氛围较为繁荣,对民间生活的描绘也颇为细腻。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樵客行》的语言质朴自然,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诗人善于运用简练有力的词句,将读者带入到那宁静而美好的田园生活中去。
  • 意境营造:诗中的“春山暮,山花吹满樵人路。平原浅草连天远,樵风初起樵云卷。数声樵唱出林间,夜夜归来担头满”等句子,构建了一种静谧、和谐的自然景象,使人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魅力。
  1. 思想内容
  • 反映生活:通过对樵夫生活的描绘,反映出当时农民的生活状态和艰辛。诗中“伐木当伐檀,刈薪当刈兰。刈兰为佩檀为辐,免使年年老空谷”等诗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辛勤劳作和艰苦生活的同情与理解。
  • 人生哲理:在这首诗中,诗人还蕴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来体现人生的真谛。这种思想在今天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1. 文化价值
  • 历史传承:《樵客行》作为清代的文学作品,承载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传统和审美趣味。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特征。
  • 教育意义: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作品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它通过生动的故事和深刻的寓意,传达了许多道德观念和生活智慧,对于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和提升文化素质具有重要作用。

《樵客行》不仅是一部具有极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也是一部深刻反映生活、揭示人生哲理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清代诗人的高超技艺,还可以深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简朴的生活方式来实现真正的人生幸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