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题退省庵联

大地少闲人,谁能作风月嘉宾,湖山贤主;
六桥多胜迹,我爱此荷花世界,鸥鸟家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题退省庵联》是清代诗人彭玉麟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他对于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的深刻理解。下面是对这副对联的具体介绍:

  1. 创作背景:彭玉麟(1816-1890年),字雪岑、雪琴,自号退省山人,是清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同时也是一位文学巨匠。他不仅在军事上有着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诗歌、散文等文学领域也有深厚的造诣。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从参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到成为湘军的领军人物,再到晚年归隐江湖。彭玉麟的文学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反映了他深刻的生活感悟和哲理思考。

  2. 原文及翻译
    浮生若梦谁非寄;
    到处能安即是家。

这两句诗出自彭玉麟的《自题退省庵联》,其中“浮生若梦”意指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谁非寄”则表达了人生如梦,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寻求寄托和归宿。“到处能安”,则是说无论走到哪里,都能找到心灵的安宁之所。整副对联蕴含了深刻的哲理,体现了彭玉麟对人生态度的独特见解,即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内心保持宁静与平和才是最为重要的。

  1. 文化与历史意义:在中国古典文学中,这种以山水、自然为背景的自题对联,不仅展现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和审美情趣,也反映了中国文人对自然环境的敬畏与向往,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深度探索。彭玉麟的这副对联,不仅因其文字本身的优美而受到赞誉,更因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价值而成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和文化史的重要资料。通过对这副对联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彭玉麟的思想境界以及晚清时期社会文化的变迁。

《自题退省庵联》不仅是彭玉麟个人情感和哲学思想的表达,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它以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启示着后人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