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
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
泰山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泰山联》是清代文人彭玉麟创作的一副对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泰山联》:
作者简介:彭玉麟(1816-1890年),字雪岑、雪琴,号退省山人,湖南省衡阳县人。早年曾参加镇压新宁李沅发起义,后随曾国藩创办湘军,于咸丰三年击败太平军,任知县。他的生平充满传奇色彩,著有《彭刚直公奏稿》《彭刚直公诗集》传世。
文学风格和主题:《泰山联》作为彭玉麟的作品,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自然景观的独到理解。其中“我本楚狂人,五岳寻山不辞远”一句,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寻求精神寄托的情怀;而“地犹邹氏邑,万方多难此登临”则反映了诗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依然选择坚守岗位的决心。
对联赏析:整副对联既描绘了泰山的自然美景,又抒发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包公的崇敬之情。通过这样的创作手法,彭玉麟巧妙地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相结合,赋予了对联更深层次的意义。
历史背景:在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常以山水为题材,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抱负。《泰山联》的创作背景,不仅体现了作者个人的生活经历,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以及文人的精神追求。
艺术价值:通过对《泰山联》的分析,可以发现它不仅仅是一副普通的对联,更是一首蕴含深厚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的艺术作品。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对仗工整、意境深远,同时也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泰山联》不仅是彭玉麟个人才华的体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诗词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副对联的学习和欣赏,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文人的智慧和才情,也能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文化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