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怀十七首 其十

客从山中来,今晨款我扉。
手持一书札,问君胡不归。
山中春未老,景物世所稀。
深翠照槛户,新苗长蕨薇。
松酒既已熟,林笋亦已肥。
尘情患鲜欢,劳生思息机。
誓当从客去,高蹈还初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怀十七首 其十》是三国时期文学家阮籍的诗作。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深邃的思想和情感,而且对后世文学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诗人简介:阮籍,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省开封市)人。他是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一,也是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的儿子。《咏怀》系列诗中,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人生、政治和社会的看法和态度。
  2. 作品背景:《咏怀十七首 其十》是在魏晋易代之际创作的。当时社会动荡,政治腐败,许多文人墨客纷纷感慨世态炎凉,表达自己的忧思和无奈。阮籍的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创作出来的。诗中的“山中春未老,景物世所稀”等句,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阮籍的《咏怀十七首 其十》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象征意义。诗中的“回风吹四壁,寒鸟相依”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孤独的画面,而“如何当路子,磬折忘所归”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彷徨。诗中多次出现的“如何”、“岂为”这样的疑问词,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和思辨的色彩。
  4. 文学地位:《咏怀十七首 其十》是阮籍代表作之一,其诗风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唐代杜甫曾言:“窃攀屈宋宜方驾,恐与齐梁作后尘。”这反映了《咏怀》系列诗在当时文学界的地位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咏怀十七首 其十》,还可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背景:《咏怀》系列诗反映了魏晋时期士人的精神面貌和文化心态,是研究这一时期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2. 思想内涵: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和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深刻的哲学思考。
  3. 艺术鉴赏:诗中的意象、比喻和用典都非常精妙,需要读者细致品味才能领略其中的深意。
  4. 传承与发展:虽然《咏怀》系列诗在唐宋以后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辉煌,但在现代仍被学者和文学爱好者所研究和引用。

《咏怀十七首 其十》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深邃的思想内涵、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和深入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