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诗 其七 尹孝廉治进

右民孝友士,至性非由学。
内行本淳深,奇材耻羁络。
结客尽黄金,观书厌糟粕。
名高走江岭,交盛驰京洛。
斯人曾闵俦,谁云布丝诺。
倾盖广川台,除馆东宫郭。
久敬人所难,古道洵无怍。
张毅鞭不前,中行瘅初作。
悠悠参里山,千载长幽壑。
驴鸣意莫酬,蕙叹情奚托。
拊歌桑户琴,庶以平哀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七哀诗》其七《尹孝廉治进》是清代诗人彭孙遹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一个理想化人物形象的复杂心理活动,并借此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独特见解。具体介绍如下:

  1. 诗歌主旨:《七哀诗·尹孝廉治进》以“七哀”为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深重痛苦的深切同情和深深理解。诗中的月亮照耀着高高的楼阁,犹如流动的光华,带着情感徘徊不已,以景色铺垫全诗的氛围。诗人通过对一个理想化人物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

  2. 人物塑造:这首诗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孝廉人物,他内行淳朴,至性非由学,奇材耻羁络。这样的形象在古代文学作品中颇为罕见,体现了作者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和赞美。

  3. 社会批判:诗中的人物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结客尽黄金,观书厌糟粕,表明他有着广泛的社交圈和深厚的学识。但同时,他也因名高走江岭,交盛驰京洛而备受瞩目,这样的对比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不公。

  4. 艺术特色:《七哀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世赞誉。其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具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性。如“斯人曾闵俦,谁云布丝诺”一句,通过对比和反问,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和人生苦短的感慨。

《七哀诗》其七《尹孝廉治进》不仅是一篇描写理想人物的文学作品,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哲理和深刻社会观察的作品。通过对其深入分析,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本身,还能更全面地把握中国古典文学的艺术魅力和深远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