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真州

星尽夜色苍,清波浩无底。
北风生早凉,孤帆向南指。
川明戍火微,舟触渔罾起。
前路及清秋,离情满江渚。
叶落犹在林,萍生不离水。
胡为远游人,戚戚去乡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发真州》是明代诗人孙蕡的作品,通过描绘作者在夜晚乘船从忠州出发的场景,展现了当时自然环境的壮丽与危险。

  1. 作者简介
  • 孙蕡(约1476年—1553年),字仲衍,号西庵,明广东顺德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博学多才,曾任多个重要职务。他的诗文成就尤为突出,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1. 作品背景
  • 《发忠州》作于明代,具体年代不详。诗中描述的是作者在忠州地区乘船夜行的情景,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环境。
  1. 诗歌原文
  • 颠风翻山云黑黑,星河无光江翕翕。
  • 谁歌太白《蜀道难》,和我灵均《远游》赋。
  • 宣公祠下滩嘈嘈,船头着水低复高。
  • 石棱割裂箕斗影,山鬼出杂鱼龙号。
  • 亦知风水莽回互,王事有程那得顾。
  • 谁歌太白《蜀道难》,和我灵均《远游》赋。
  1. 作品鉴赏
  • 《发忠州》以“发”为题,寓意着作者因公务前往忠州,象征着责任和使命。诗中的自然景观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山川的险恶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忧虑与不安。
  1. 文学价值
  • 作为明代诗歌的代表作之一,《发忠州》不仅展示了孙蕡深邃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明代社会的历史变迁和文化风貌。
  1. 文化影响
  • 《发忠州》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

《发忠州》不仅是孙蕡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也是明代诗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明代文人的生活状态、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在历史背景下的文化担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