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过严陵

宿雨新波七里流,回沙缦石下泷舟。
挂帆客过情空切,钓泽人亡迹自留。
野鹤江猿同旦暮,绿蘅青荔几春秋。
十年出处俱无着,愧向山灵问旧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重过严陵》是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通过对严陵钓台的描绘和对过往与现在的对比,抒发了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思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分析:

  1. 创作背景
  • 彭孙遹的生平:彭孙遹,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在顺治年间进士及第。
  • 诗作的创作时间:此诗创作时间不详,但据诗中的“宿雨新波七里流”等句可推知可能创作于一个湿润的季节。
  1. 诗歌原文
  • 回沙缦石下泷舟。
  • 挂帆客过情空切,钓泽人亡迹自留。
  • 野鹤江猿同旦暮,绿蘅青荔几春秋。
  • 十年出处俱无著,愧向山灵问旧游。
  1. 艺术手法
  • 意象的运用:诗歌中“宿雨新波七里流”描绘了一个充满水声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氛围。“回沙缦石下泷舟”通过具体的自然景观,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 情感的表达: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怀念,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经历的感慨以及对历史的思考。
  1. 主题思想
  • 历史的反思:诗歌通过对历史人物和遗迹的描述,引发读者对于历史的反思,思考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命运。
  • 人生的感悟:诗中通过对自然的描写和对人物的回顾,反映了诗人在人生旅程中的感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1. 文化价值
  • 文学成就:彭孙遹的这首诗以其精致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展示了其作为诗人的才华。
  • 文化传承:通过这首诗,可以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对于研究当时的历史和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重过严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作,也是一座连接过去与现在、历史与现实的桥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能够欣赏到古代诗词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历史的教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