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光水色动飞甍,云海烟峦面面生。
高峡星河垂斗极,大江潮汐入秋声。
魏牟北阙心长在,庾亮南楼月自明。
啸咏剧知情不浅,玉壶冰魄正凄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山光水色动飞甍,云海烟峦面面生。
高峡星河垂斗极,大江潮汐入秋声。
魏牟北阙心长在,庾亮南楼月自明。
啸咏剧知情不浅,玉壶冰魄正凄清。
《奉和筠庵夫子登阅江楼眺望之作》是唐代文学家白居易的一首诗。这首诗创作于唐穆宗长庆四年(824年),当时,白居易任苏州刺史,在楼上望见了壮丽的长江景色,于是作此诗以抒怀。
诗中主要描写了诗人站在阅江楼上远望长江的壮丽景色,并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之情。诗中描绘了长江的波涛汹涌、水流湍急的情景,以及岸边的山峦、树木、花草等自然景色,使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诗中还运用了许多比喻和象征手法,如把江水比喻为“奔流不息的江河”,“滚滚向前的浪花”,把大地比作“广阔的土地”,把天空比作“湛蓝色的大海”,等等。这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诗歌更加富有诗意,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奉和筠庵夫子登阅江楼眺望之作》是一首描写壮丽江山、抒发诗人情怀的佳作。它不仅展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忧虑和担忧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