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虔南界次瓦角潭

当暑辞家万里征,扁舟两见月华生。
客程已去吴中远,秋气多从雨后清。
晓露欲沈星历历,明河相望水盈盈。
家人岂谓犹飘泊,只说南行到粤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入虔南界次瓦角潭》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古诗。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彭孙遹(1636-1700),字骏公,号松门,江苏无锡人。他是清朝康熙年间的著名文学家,以诗、文、词、曲见长。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清新自然,对后世有一定的影响。
  1. 诗歌原文
    当暑辞家万里征,扁舟两见月华生。
    客程已去吴中远,秋气多从雨后清。
    晓露欲沈星历历,明河相望水盈盈。

  2. 主题分析

  • 离愁别绪:诗的起首两句描绘了诗人因避暑而出逃的孤独旅程,通过“当暑辞家万里征”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对家乡的思念。
  • 自然景观:接着,“扁舟两见月华生”展现了诗人在航行过程中观赏到的美丽月色,表现了他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内心的宁静。
  • 秋意与雨后的清新:“客程已去吴中远,秋气多从雨后清”则描绘了旅行中的不同天气变化和由此带来的不同感受,秋日的凉爽以及雨后的清晰都给诗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夜晚的景象:结尾的“晓露欲沈星历历,明河相望水盈盈”描写了清晨时分的宁静景象,露水覆盖着星星,明亮的银河倒映在水面上,给人以宁静和谐的感觉。

《入虔南界次瓦角潭》不仅展示了彭孙遹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其独特的审美观和对自然界细腻的观察力。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的感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