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宿上犹江口

洲渚增波夕吹生,寒光上水漾虚明。
梦中秦径家何处,枕底章江夜有声。
流火将残秋在树,晓河欲堕月当城。
最怜客鬓如蒲柳,清露枝头已自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宿上犹江口》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在旅途中的所见所感,成为了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 洲渚增波夕吹生,寒光上水漾虚明。
  • 梦中秦径家何处,枕底章江夜有声。
  • 流火将残秋在树,晓河欲堕月当城。
  • 最怜客鬓如蒲柳,清露枝头已自盈。
  1. 诗歌鉴赏
  • 自然景观描绘:诗人以“洲渚增波”、“夕吹生”等词汇描绘了江口的晚霞、波涛以及秋风,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江边晚景。
  • 情感抒发:诗中“最怜客鬓如蒲柳,清露枝头已自盈”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中孤独与寂寞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流逝的感慨。
  • 意境营造:整首诗的意境深邃而幽远,通过夜晚的场景描写,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然界中万物的和谐共存。
  1. 历史背景
  • 这首诗创作于清代,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诗人个人的情怀与才情,也是那个时代文人墨客生活状态的一个缩影。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诗人善于运用意象,如“洲渚增波”和“寒光上水”,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也深化了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 语言精炼:彭孙遹在这首诗中的语言非常简练而富有力度,每一个字都经过精心挑选,使得整首诗读来流畅而不失韵律美。

《夜宿上犹江口》作为彭孙遹的代表作之一,不仅因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内涵受到读者的喜爱,更因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而被后世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赏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情感和人生哲思的独特视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