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怀古 其六

万里山陵万古愁,南司北部正悠悠。
屠沽自立宫中市,灶养争除关内侯。
肯向人间求故剑,谁从阙下问全鸠。
姑溪幕府空貔虎,一夕龙车不可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陵怀古》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诗作,该作品以其深邃的历史感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著称。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诗:

  1. 诗作内容
  • 历史背景:《金陵怀古》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连州,途经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感慨万千,遂作此诗以寄托情怀。
  • 诗歌形式: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具有高度的结构和韵律美,充分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全诗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通过景物描写引出与六朝有关的历史遗迹,暗示了历史上的兴亡更替;后半部分则通过议论和感慨来借古讽今,深刻揭示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现实的忧虑。
  1. 艺术特色
  • 意象选择:诗中选取的意象,如鸡人、结绮宫等,都与六朝时期的金陵名胜紧密相连,这些意象不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也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氛围。
  • 情感表达:刘禹锡在诗中表达了对历史的深沉感慨以及对现实的不满。他的这种复杂的情感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凉和忧国忧民的意味。
  • 语言运用:诗中的语言优美而富有节奏感,既有古典诗词的韵味,又不失现代的美感。尤其是对六朝旧事的描绘,既体现了历史的厚重,又不乏细腻的情感。
  1. 文化价值
  • 历史价值:《金陵怀古》作为研究六朝时期及唐代历史的重要文献,为我们提供了珍贵的历史资料。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六朝文化的繁荣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 艺术价值:刘禹锡的这首《金陵怀古》不仅是唐代诗歌的杰作,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影响了后世无数诗人和文人。
  • 社会影响:这首诗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且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激发了人们对历史的思考,促进了人们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

《金陵怀古》不仅是刘禹锡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他对时代变迁、历史兴衰的深刻反思和批判。这首诗以其精湛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唐代乃至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研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