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洲不可到,叹息久离群。
远水人空返,东风草又薰。
茶林春雨足,竹涧暗泉分。
日暮山中客,多应咏碧云。
游丹霞山不果寄澹公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丹霞山不果寄澹公》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也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造诣。
从诗歌的创作手法来看,彭孙遹在诗中巧妙地运用了自然景观来抒发内心的情感。如首句“沃洲不可到”,既表达了对未竟游历之地的向往,也透露出诗人因故未能如愿以偿的心情。此外,诗中的“东风草又薰”等描写,生动地展现了丹霞山的自然美景,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而“日暮山中客,多应咏碧云”则点出了诗人对此次旅行的不舍和对未来的美好祝愿。
从诗歌的内容和结构来看,该诗通过对具体景物的描述,传达了诗人的感慨与哲思。例如,“茶林春雨足,竹涧暗泉分”这两句,不仅描绘了丹霞山春天的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和谐之美的赞颂。整体上,诗歌结构严谨,语言简练,通过一系列自然景观的描绘,抒发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感悟及哲理思考。
就历史背景而言,彭孙遹生活在清朝时期,这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这一时期的文化成就为诗歌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使得彭孙遹能够在作品中体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同时,他的诗歌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自然的热爱,这些元素在诗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游丹霞山不果寄澹公》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幅充满诗意的画卷。它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彭孙遹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对于喜爱诗歌、追求生活美学的人来说,这首诗无疑是一本值得细细品味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