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折三江柳,离忧五载多。
登临怀旧赋,襦裤听新歌。
涨海烽初息,深秋瘴已和。
空回千里驾,怊怅隔山河。
程江寄宋尚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程江寄宋尚木》是清代诗人彭孙遹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作者简介:彭孙遹(1631-1700年),字骏孙,号羡门、金粟山人,浙江海盐人。他是清朝时期的文学家和官员,以工整和谐的诗作著称,尤擅长五七言体,其创作风格多样,既有香艳之作,也有咏史抒怀之作。他在顺治十六年中进士后,历任多个重要官职,康熙十八年时更是一举成为博学鸿词科的第一人。他不仅在官场上颇有成就,还著有《松桂堂集》《金粟词话》等作品,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
诗歌原文及赏析:
《程江寄宋尚木》,一折三江柳,离忧五载多。
登临怀旧赋,襦裤听新歌。
涨海烽初息,深秋瘴已和。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历史变迁,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怀念以及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中的“一折三江柳”象征着离别与重逢,而“离忧五载多”则反映了作者长时间分离后的思念之情。“登临怀旧赋,襦裤听新歌”则展示了诗人在新旧交替时期的情感状态,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诗的末尾,“涨海烽初息,深秋瘴已和”则是对现实景象的描述,表达了一种对和平与安宁的渴望。
- 文化背景: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在清代,文人士大夫阶层的生活和创作都受到了时代的限制,他们常常通过诗歌来表达对国家、民族和个人命运的关注。这首诗所表达的离忧、怀旧和对未来的展望,是那个时代文人共同的心声。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通过对古典诗词的运用,展现了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追求。
《程江寄宋尚木》不仅是彭孙遹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清代文人生活和思想的反映。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对于现代人来说,了解和学习这样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人的智慧和才情,更能够从中汲取力量,激发对未来的思考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