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介夫归越州

苏台朝极目,芳草遍郊原。
犹作吴宫色,能销越客魂。
莺声移杂树,花气满离樽。
去逐春江水,随潮到里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孙介夫归越州》是清代彭孙遹的一首古诗,表达了对友人离别的深情不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诗歌原文:《苏台朝极目,芳草遍郊原。犹作吴宫色,能销越客魂。莺声移杂树,花气满离樽。》
  •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站在苏台之巅,望着远方辽阔的原野,芳草如波,仿佛是古代吴宫的色彩,触动着游子的心弦,使他们的思念更加浓烈。
  • 诗中的“越客魂”指的是远离家乡的游子,通过这样的描写,诗人传达出深深的怀念和不舍。
  • 诗中的“莺声移杂树”,莺鸟的歌声在树木间回荡,给静谧的郊外增添了生机与活力,而诗人则在这样的景致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
  • “花气满离樽”意味着花香弥漫,伴随着离别的情绪,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凄凉而美丽。
  1. 文学价值: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离别的情感表达,更体现了清代文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力和艺术表现力。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营造出了一种既哀伤又美丽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深度。

  2. 创作背景:彭孙遹生活在清朝乾隆年间,这是一个文人荟萃、才子辈出的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他的诗歌创作自然受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影响以及个人情感的驱动。同时,彭孙遹本人也有着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这使得他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送孙介夫归越州》不仅是一首表现作者对友人离别之情的古诗,它还展现了清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社会文化背景。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的创作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