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杂咏 其十二

烟火萧然里巷空,人家半借甓湖中。
凄凉促织喧秋夜,织得愁丝几万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秋杂咏 其十二》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一首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初秋时节山居的生活场景,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以下是对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嵇永仁是一位清代的诗人。
  •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他与范成大、陆游、尤袤合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之一。杨万里的诗讲求活法,自成“诚斋体”,有《诚斋集》、《诚斋诗话》传世。
  1. 原文翻译及赏析
  • 暑入秋来午更强,风排两遣晓差凉。如何遶砌千枝蕙,只是开门一阵香。
    译文描述了夏季进入秋天后,天气更加炎热,但秋风带来凉爽。院子里环绕着千株蕙草,只有一阵阵花香从门缝中传来。
  • 根据诗句中的“暑入秋来午更强,风排两遣晓差凉”可以推测出这是描述夏日至秋季交替时的自然景象。而“如何遶砌千枝蕙,只是开门一阵香”则描绘了庭院中的蕙草和随风而来的花香,展现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1. 诗歌背景
  • 该诗作于宋朝,具体创作年份不详。
  • 当时社会背景为南宋时期,政治较为动荡,但文人雅士仍以诗词歌赋抒发自己的情感。
  1. 诗歌风格
  • 这首诗属于俳体,是一种古体诗形式,具有独特的韵味和节奏感。
  • 杨万里的诗多用白话,语言朴实自然,充满生活气息。
  1. 艺术手法
  • 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诗人展示了自然界的变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 运用了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美感。

《初秋杂咏 其十二》不仅是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情感世界,感受他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