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苦吟 其五十八 败笔”是清代诗人沈上章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以及对沈上章其他作品的评价。
- “偏师攻破五言城,沦落羞夸笔阵兵。”这句诗通过使用“偏师”和“攻破五言城”等意象来描绘战场上的英勇与牺牲。同时,通过“沦落羞夸笔阵兵”来表达作者对战争的感慨,以及对于文人笔下战场形象的反思和批评。
- “定远当年非浪掷,也因颖秃不堪擎。”此句中,“定远”可能指的是历史上著名的将领定远侯,用以象征英勇的战士。诗句通过“非浪掷”强调了定远将军并非随意浪费,而是有所作为。而“也因颖秃不堪擎”则可能是在说,即使是像定远这样杰出的将领,如果没有足够的智慧和谋略,也可能无法胜任其位。
- “和百苦吟原韵 其五十七 臭墨。”此句中的“臭墨”可能是指书写时使用的劣质墨水或者文才不佳的墨宝。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当时文学创作质量低下、缺乏真才实学的社会现象的不满和批评。
- “忧民重阳怀古中秋乐府七夕楚辞端午……”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传统节日和文化的深厚情感。通过对重阳节、中秋节、乐府、七夕等不同文化传统的提及,展现了诗人对中国丰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传承。
- “羊毛一束价连城,信手聊成泣鬼兵。”这里的“羊毛”可能象征着财富和资源,而“泣鬼兵”则暗示了这些资源的利用不当,可能导致社会动荡或人民的痛苦。这反映了诗人对资源管理和利用方式的关注,以及对民生问题的思考。
- “拈得新诗同史读,也知直道腕中擎。”这句诗表明,作者不仅能够欣赏新的诗歌,而且能够理解那些坚持正直道路的人所持的立场和勇气。这也体现了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独到见解和对高尚品德的推崇。
《百苦吟 其五十八 败笔》不仅是沈上章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批评。通过对“偏师”“五言城”“定远”等意象的运用,以及对“臭墨”“泣鬼兵”等词汇的选择,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