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苦吟 其二十八 觱栗

城上呜呜画角声,秋残春老总伤情。
千家按籍丁男数,一月三回听点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百苦吟·其二十八·觱栗》的赏析

《百苦吟(一百一首并引)》是清代诗人嵇永仁创作,其中的《其二十八·觱栗》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充满战争与哀愁的秋末春初。诗中的画角声声、点兵的凄清画面,让人不禁感受到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乱中人民的深深同情。

《其二十八·觱栗》的原文如下:
城上呜呜画角声,
秋残春老总伤情。
千家按籍丁男数,
一月三回听点兵。

诗中“画角声声”,通过声音的刻画,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悲凉的氛围。这种声音不仅传递了战争的气息,也触动了读者内心的共鸣,使人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纷飞的时代,感受着战争带来的痛苦与不安。

“秋残春老总伤情”一句,则将时间的流逝和个人情感紧密相连。秋天的凋零和春天的消逝象征着生命的无常和岁月的无情,而这种感受无疑会引发人们对生活本质和存在意义的深入思考。

“千家按籍丁男数,一月三回听点兵”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破坏。家中的年轻男子被迫参与点兵,意味着他们失去了正常生活的权利和自由。而这种被强制参与的行为,无疑是对人性的极大摧残和对生命尊严的践踏。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战争的描述,更是对战争背后深层社会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和对人物情感的刻画,嵇永仁表达了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乱中人们的深切同情。

在欣赏这首诗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战争带来的不仅是肉体上的创伤,更是心灵上的煎熬。我们应该珍惜和平,努力避免战争的发生,同时也要关注那些在战争中失去家人和社会支持的人们。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其二十八·觱栗》所传达的深意,并以此为鉴,共同构建一个更加和谐的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