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园访张三牧公

延陵船未泊,到即叩东园。
野客不知路,苍头方候门。
他乡家已破,老母齿尤尊。
艰苦良朋意,为言鸡黍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东园访张三牧公》是一首充满诗意的古诗,由清代诗人嵇永仁创作。此诗通过描写诗人在东园拜访张三牧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情、亲情和乡土之爱的深切怀念。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品原文:延陵船未泊,到即叩东园。野客不知路,苍头方候门。他乡家已破,老母齿尤尊。艰苦良朋意,为言鸡黍存。
  • 开篇:诗人抵达目的地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尚未靠岸的船只,表明自己到达的时间尚早。随后便直接前往张三牧公的东园,显示出诗人对于此次会面的重视。
  • 中段:描述了自己身为外地来客,却因语言不通而感到迷茫。此时,只有一位仆人(苍头)在门前等候,表现出了一种朴素而真实的人际关系。
  • 后段:诗人感叹自己的家乡已经破败,但老母依旧受到尊重,这反映出诗人虽身处异地,但仍不忘故土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真挚情感以及对未来重逢的美好期望。
  1. 作者介绍:嵇永仁(1637—1676),字留山,初字匡侯,别号抱犊山农。他出身于江南无锡,曾作为诸生入学并学习儒学。嵇永仁的一生颇为坎坷,他在康熙年间进入福建总督范承谟的幕府,并在耿精忠叛变时与其一同被捕并遇害。

  2. 诗歌鉴赏

  • 嵇永仁的这首诗简洁地描绘了一次偶遇,通过具体的场景和生动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张三牧公深厚的友情。这种友情不仅体现在相互之间的帮助与关心上,更在于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支持。
  • 诗中的“艰苦良朋意,为言鸡黍存”反映了诗人在困境中的坚持和乐观。即使物质条件有限,但诗人仍然保持着内心的温暖和希望,这也正是这首诗能够感动读者的重要原因。
  1. 时代背景
  • 嵇永仁生活在清朝初期,这是一个动荡的时代。政治局势多变,战乱频繁,人们的生活极为不易。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嵇永仁依然能够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与友人共度难关,这种精神尤为难能可贵。
  1. 文学价值
  • 《东园访张三牧公》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一份历史的记载。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清代初期的社会风貌和个人情感世界。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那个时代的重要资料。

《东园访张三牧公》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反映当时社会生活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初期的社会风情,还可以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精神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