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路循危磴,神仙此是家。
池流千古雪,山放九秋花。
拨草寻苔碣,支筇触笋芽。
因僧聊借憩,还试早春茶。
韬光寺次香山原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韬光寺次香山原韵》是清代诗人嵇永仁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简洁明快的笔触,描绘了韬光寺旁自然景观的宁静与和谐。以下是对这首诗的深入介绍:
诗歌原文:
竹路循危磴,神仙此是家。
池流千古雪,山放九秋花。
拨草寻苔碣,支筇触笋芽。
因僧聊借憩,还试早春茶。诗意解析:诗中开头“竹路循危磴,神仙此是家”描绘了竹林间曲折小径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超脱的感觉,仿佛置身仙境。接着“池流千古雪,山放九秋花”则展现了池水如千年不化的积雪,山林则绽放着秋天的花朵,形成了时间流转和四季更替的自然景观。后三句“拨草寻苔碣,支筇触笋芽”,表达了诗人通过细致观察自然,寻找历史痕迹和生命踪迹的过程。最后一句“因僧聊借憩,还试早春茶”则透露出诗人在寺庙中短暂停留,尝试品尝新茶的情景。
文化价值:《韬光寺次香山原韵》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也是一首充满哲理的作品。诗中的“竹路”、“池流”、“苔碣”、“笋芽”等意象,都蕴含着深邃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描述,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想追求。
《韬光寺次香山原韵》不仅仅是一首诗,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美学思想的一个缩影。通过欣赏这首诗,不仅能体会到古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向往,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哲理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