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书裁罢又重拈,细字旁添手自缄。
此去滇阳真万里,梦魂不易到江南。
将出都赴滇却寄吴中王子重吴漪堂夏晓堂徐学人诸老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将出都赴滇却寄吴中王子重吴漪堂夏晓堂徐学人诸老友》是明代文学家杨慎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友人的深情厚意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和信心。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将出都赴滇却寄吴中王子重吴漪堂夏晓堂徐学人诸老友》:
此诗作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时杨升庵由云南按察司副使改任大理寺少卿。作者因触忤了权贵严嵩,被贬谪到永昌卫。在离开京师之际,他写下这首诗来表达对故乡、朋友以及朝廷前途的信心和期待。
首联“将出都赴滇却寄吴中王子重吴漪堂”点明题旨,表明自己即将远行赴边陲之域,于是写诗给在吴中的好友。“却”字用得妙,既见出别绪依依之情,又见出对友人的眷恋之意。“吴中”,指今江苏苏州一带,这里泛指吴地。“王子”指王子正(字重吴,号漪堂),当时为翰林院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重吴”,即王子正之号。
颔联“吴漪堂夏晓堂徐学人诸老友”继续描写送别的情景。这里的“徐学人”指的是徐渭,他是当时的著名画家和文人。“诸老友”则是指其他几位老友,包括王世贞、王世懋、李维桢等。这些老友都是当时文化界的重要人物,他们对杨慎的支持和帮助使他得以在贬谪期间继续从事著述和艺术创作。
尾联“文章千古事,笔墨一生身”表达了作者对自己文学事业的自信和对未来的期待。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将会流传千古,而他的笔耕不辍也将伴随他的一生。
这首诗通过描绘离别时的深情与对未来的展望,展现了杨慎作为文学家和文化人的情怀。他不仅对自己的文学事业充满自信,同时也对国家的未来抱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