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中竺山房

山房当薄暮,石壁度微曛。
溜竹斜通涧,悬厓半叠云。
钟声空外落,花气静中分。
醉后凭高枕,寒泉彻夜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宿中竺山房》是唐代李建勋所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房中的所见所感。《宿中竺山房》以其生动的景物描写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唐诗中的一朵奇葩。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创作背景:《宿中竺山房》的创作年代不详,但据资料显示,李建勋是五代时广陵人,字致尧,是徐温的女婿。他少时好学,擅长文学,尤其精通诗歌。在南唐建国后,李建勋曾担任中书侍郎、加同平章事等职,后来因故被放还私第。据记载,他在钟山营建亭榭,享受泉石之乐,并赐号钟山公。
  2. 诗歌原文:《宿中竺山房》全文如下:
石窗灯欲尽,松槛月还明。  
就枕浑无睡,披衣却出行。  
岩高泉乱滴,林动鸟时惊。  
倏忽山钟曙,喧喧仆马声。  
  1. 诗意解读:诗中“石窗灯欲尽,松槛月还明”描绘了一个静谧而明亮的夜晚,诗人通过窗户的光线与月光的对比,展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景象;“就枕浑无睡,披衣却出行”表达了诗人虽已入眠,但因某些原因不得不起身外出;“岩高泉乱滴,林动鸟时惊”则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清晨的景色及其带来的惊喜和警觉;最后一句“倏忽山钟曙,喧喧仆马声”描述了随着天色渐亮,周围的声音也开始变得喧嚣起来。
  2. 艺术特色:《宿中竺山房》的语言简练且富有画面感,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细刻画,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整首诗歌既具有高度的艺术性,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化素养和独特的审美情趣。
  3. 文化价值:《宿中竺山房》不仅是唐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也是后世文人骚客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其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内涵使得这首诗成为研究唐代文学和绘画艺术的重要参考,对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宿中竺山房》不仅以其优美的诗句和深邃的情感吸引了无数读者,更因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而被广泛传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唐代诗歌的魅力,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和创作中的精神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