菽庄钟社即事 其一 (癸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

霖雨苍生有替人,东山高卧养闲身。
相从大海回澜处,冷看风涛变幻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菽庄钟社即事 其一 (癸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作者许南英

在文学的殿堂里,总有那么些作品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远的意义,让人久久回味。而《菽庄钟社即事 其一 (癸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就是其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这是由近现代诗人许南英所作,其古诗全文如下:相逢沦落劫馀灰,一辈文人尽散材。独自不忘风雅事,招邀名士过江来。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自身的经历与感慨,同时也展现了清末至民国初年间的历史风云和社会变迁。

许南英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的人生充满了起伏和转折。光绪二十年代,他在台南参与《台湾通志》的编修工作,并在乙未之役中担任台南「筹防局」统领,募集兵勇抗日。然而,当战事失利,知事无力为继时,他选择了离开,内渡到大陆。这段历史背景为他创作《菽庄钟社即事 其一 (癸丑(民国二年、一九一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诗中的“相逢沦落劫馀灰,一辈文人尽散材。”表达了诗人对那个时代文人命运的深刻感悟。他们如同被风雨摧残的落叶,散落各地,失去了往日的光彩。诗人自己虽然也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但依然保持着对风雅事物的追求,这从他邀请名士过江来可以看出。

“独自不忘风雅事,招邀名士过江来。”则揭示了诗人即使在个人遭遇变故的情况下,仍然渴望与志同道合之人相聚,共话风雅。这种对文化传承的执着,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它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扇窥视那个时代社会风貌的窗口。许南英通过这首诗,将个人的悲欢离合与时代的沧桑巨变紧密相连,使得这首古诗不仅是艺术上的享受,更是历史文化上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在欣赏之余,也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