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青县送匪庵都宪予告还乡三首 其二

桂香杏艳共题名,联袂岩廊岁几更。
冷暖从无三日隔,苦甘恍似一家并。
非关儿女图温饱,实为天人策治平。
不信迂疏回棹晚,请看明哲挂帆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过青县送匪庵都宪予告还乡三首·其二》是清代钱陈群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古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简介:钱陈群,清代文学家,字仲和,号湘碧,浙江杭州人。他是清代著名的文人墨客,与同时期的多位学者和艺术家有交往,其作品多反映出当时社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关怀。

  2. 诗词原文及翻译赏析

  • 诗句原文:“风波远隔乡关路,目断高堂只梦循。”
  • 诗句翻译:在家乡与远方之间存在着一道难以逾越的隔阂,只能从梦中追寻那熟悉的身影。
  • 诗歌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亲人的牵挂之情。通过“风波远隔”这一意象,传达了远离家乡的孤独与无助感,而“目断高堂”则描绘了因距离遥远而无法相见的遗憾情绪。整体来看,诗中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郁和对故土的无尽眷恋。
  1. 文学价值:作为文学作品,《过青县送匪庵都宪予告还乡三首·其二》不仅展示了钱陈群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些现实问题。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2. 艺术特点

  • 情景交融:诗中将自然景观与人的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 意象丰富:运用了诸如“风波”、“高堂”等具有象征意义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语言简练:虽然使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和比喻,但整个诗歌的语言表达简洁明了,易于理解和感受。

《过青县送匪庵都宪予告还乡三首·其二》不仅是钱陈群的一首佳作,也是研究清代文学和社会生活的重要文献。通过对这首诗的赏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及其深远的社会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