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 其五 燕台中秋追次旧游漫成九首

中秋节,记得在吴州。
漠漠钟催萧寺雨,蒙蒙雁送古城秋。
丝竹绛纱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江南 其五 燕台中秋追次旧游漫成九首》是清代诗人许嗣隆创作的一首描绘中秋节夜晚景象的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在节日之夜对往昔游历的回忆,也通过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中秋之夜的宁静与美丽,让人仿佛置身其境,感受到那份特有的节日氛围。

诗歌以“中秋”为题,点明了作品的核心内容和背景。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象征着团圆和丰收,而许嗣隆通过这首诗,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古风的节日氛围中。诗中的“记得在吴州”,“记得在金陵”、“记得在昭阳”等句,分别提及了诗人在不同地方度过的中秋节夜,这些地点的选择不仅丰富了诗歌的背景,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故乡以及过往游历之地的深切怀念。

诗歌通过具体的景象描写,展现了中秋之夜的美丽与宁静。例如,“漠漠钟催萧寺雨,濛濛雁送古城秋”,描绘了夜晚钟声悠扬、雨声潇潇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感觉。而“孤村灯火照秋光,犹侍两高堂”则展现了乡村夜晚的温馨与安宁,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通过对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故乡及往事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不仅来源于对美好时光的回忆,更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传承。诗中的“犹侍两高堂”一句,既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也暗示了对家庭和亲情的珍视。同时,这也反映出中国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美景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向往,以及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望江南 其五 燕台中秋追次旧游漫成九首》不仅仅是一首诗词作品,更是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它记录了中国古典文学的深厚底蕴和独特的美学风格。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以及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生活哲学,从而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