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扫原循故,凄凉奈此情。
纸灰一抔土,烟柳五清明。
宿草留前泪,斜阳趁晚晴。
遥知孤棹客,涕泗倍盈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祭扫原循故,凄凉奈此情。
纸灰一抔土,烟柳五清明。
宿草留前泪,斜阳趁晚晴。
遥知孤棹客,涕泗倍盈盈。
《祭扫原循故,凄凉奈此情。纸灰一抔土,烟柳五清明。宿草留前泪,斜阳趁晚晴。遥知孤棹客,涕泗倍盈盈》。
这首诗作于清同治五年(1866年),是诗人在经历了兵燹后的一种感慨和哀思的表达。诗中“祭扫原循故”表达了对传统祭祀方式的遵循与缅怀,同时反映出战争带来的破坏和心灵的创伤。诗人通过描绘清明节的场景,如“纸灰一抔土”和“烟柳五清明”,深刻地表现了对先人的怀念及对逝去亲人的哀悼。此外,“宿草留前泪,斜阳趁晚晴”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致,更反映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既有对过去岁月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