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许虞琴联

孑身万里独长征,家事甫暇,国事旋劳,趁关中恰奏敷功,相亦怜才,好音方为汝盼;
一别三年成永诀,天性独优,天年何促,向地下试稽冥籍,尔胡不禄,归魂来告兄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许虞琴联》是清朝著名诗人左宗棠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哀悼之情,同时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关切与希望。下面将从多方面进行介绍:

  1. 作者简介
  • 许紫笙:许紫笙是《挽许虞琴联》的作者,字人望,号鹤侣,清朝时期著名的文人。
  • 左宗棠:人称左公,是清朝时期的一位杰出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作品深受后人所敬仰。
  1. 原文节选
  • 第一句:“孑身万里独长征”。描述了自己独自踏上漫漫征途,面对重重困难,孤独地前行的景象。
  • 第二句:“家事甫暇,国事旋劳”。表达了尽管个人家庭琐事尚需处理,但国家的大事却让他不得不分心劳碌的无奈之情。
  • 第三句:“趁关中恰奏敷功,相亦怜才”。意味着在关中地区施展自己的才华,得到了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 第四句:“好音方为汝盼”。表示虽然自己身在边塞,但心中始终挂念着家乡的亲人,期待好消息的到来。
  1. 文学价值与影响
  • 艺术手法:该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雪岭三年怜瘦骨”和“星轺万里入边愁”,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边疆将士的艰苦生活和忠诚报国的崇高精神。
  • 情感表达:通过深情的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其不幸遭遇的同情,同时也流露出对祖国命运的关切。
  • 历史背景:《挽许虞琴联》创作于清朝时期,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处于内忧外患之中。这首挽联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民族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挽许虞琴联》是一首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的佳作。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超的艺术造诣,也展示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之际所展现出的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