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玉山歌

天苍苍,海茫茫。
武峦后,沙连旁。
半空浮白,万岛开张。
非冰非水,非雪非霜。
老翁认得真面目,云是玉山发异光。
山上宝光山下照,万丈清高万丈长。
晴云展拓三峰立,一峰独耸镇中央。
须臾变幻千万状,晶莹摩荡异寻常。
四时多隐三冬见,如练如瀑如截肪。
骇目惊人不一足,莫辨璧圆与圭方。
我闻辉山知韫玉,又闻采玉出昆冈。
可求犹是人间宝,争似此山空瞻望。
当时有客痴山凿,自恃雄心豪力强。
岂知愈入愈深处,归于无何有之乡。
嗟乎玉山愿望几曾见,我今何幸愿为偿。
偿来愿望亦造化,多谢山灵不可忘。
山灵归去将谁说,依旧囊纱而篆香。
大璞自然天地秘,未知韫椟何处藏。
且将一片馀光好,袖来宝贵入诗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望玉山歌》是清代章甫创作的一首诗,描述了对玉山的想象与赞美。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品背景:《望玉山歌》是一首充满想象力的诗歌,它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造诣,还蕴含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情怀。这首诗作的创作年代虽不详,但通过其内容可以推测它创作于清中叶或稍晚一些时期。在那个时期,中国经历了一系列的政治与社会变革,文人士大夫们常常借诗表达他们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2. 艺术特征:从艺术角度来看,《望玉山歌》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首先,诗歌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通过对玉山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其次,诗歌采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技巧,使得玉山的形象更为生动和鲜明。最后,诗歌的语言优美而富有音乐性,读来朗朗上口,给人以美的享受。
  3. 文化意义:在更广泛的文化背景下,《望玉山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倾向和文化心态。《天苍苍,海茫茫》开篇即展现了一幅宏大的山水画卷,这种对自然美景的描绘,在当时的社会风气中尤为流行。它不仅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此外,诗歌中的“玉山”象征着高洁、坚韧和不朽的精神品质,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望玉山歌》不仅是一部艺术作品,更是一座桥梁,连接着过去与现在,把人们引向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探讨,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清代的文化和艺术发展,还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灵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