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家惊座奇今古,君学承家谁与伍。
扫军笔阵擅横行,不傍垣墙自辟户。
宝光烛起海天东,知是珊枝罗水浒。
鲲鹏倏忽化神奇,云翼摩空争快睹。
贺陈仲义长郎颖臣入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陈仲义长郎颖臣入泮》是清代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简要解析这首诗:
作者介绍:章甫,字文明,号半崧,台湾县(今台湾省台南市)人。他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卒于嘉庆四年(1799年)。在林爽文事变期间,章甫曾募集义军防御。后三次渡海赴试未中,遂设教里中。重修府学文庙时曾捐银赞助,其后担任董事。他的诗文俱工,著有《半崧集》六卷。
诗歌原文:君家惊座奇今古,君学承家谁与伍。扫军笔阵擅横行,不傍垣墙自辟户。宝光烛起海天东,知是珊枝罗水浒。鲲鹏倏忽化神奇,云翼摩空争快睹。
诗歌鉴赏:《贺陈仲义长郎颖臣入泮》通过描绘一位文人的学识和才华,表达了对文学和文化传承的重视。诗中的“君家”指的是陈仲义的家族,“长郎颖臣”则可能是指陈仲义的儿子或侄子,他们因为学问出众而得以入泮,即进入国子监接受教育。整首诗通过对陈家子弟的描述,展现了他们对学问的追求和家族文化的传承。同时,诗中的意象如“宝光烛起”、“鲲鹏倏忽化神奇”等,也富有象征意义,反映了诗人对知识力量的赞美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贺陈仲义长郎颖臣入泮》不仅是一首诗,也是对当时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它不仅展示了个人的成就,也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和社会风貌。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