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仙酣睡图

非儒非道亦非禅,醉乡仙也睡乡仙。
仙之八者图以四,半游大地半诸天。
云房老师纯阳度,一梦黄粱几万年。
零陵市上蓝关路,世界茫茫十大千。
不坏这个不期会,相逢偶合画中缘。
画工亦有化工意,化工何处非偶然。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四仙酣睡图》是清代诗人章甫创作的一首诗。下面将具体分析这首诗:

  1. 作者背景
  • 生平简介:章甫,字文明,号半崧,生于乾隆五十一年(1786),卒于嘉庆四年(1799)。他是一位嗜古的文人,天分高,博学多才,曾参与重修府学文庙,并曾担任董事。章甫性格高洁,不愿在仕途中浮沉,课儿孙自娱。他的诗文作品也颇具特色,著有《半崧集》等六卷著作。
  • 艺术生涯:章甫不仅是一位学者,还是一位艺术家。他的诗作风格清新,具有独特的艺术造诣。他的艺术生涯中还包括了对台湾文化的贡献,如重修府学文庙时的捐银支持,以及对当地教育文化的赞助。
  1. 文学主题
  • 哲学探索:《四仙酣睡图》不仅描绘了四位仙人的酣睡状态,更隐含了对于“非儒非道亦非禅”的思考。其中,“半游大地半诸天”一句,表达了一种超越世俗,达到心灵自由的境界。
  • 自然与超然:诗中的“零陵市上蓝关路”和“世界茫茫十大千”,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和对世事的淡然态度。通过对天地、人世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章甫在《四仙酣睡图》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云房老师纯阳度”,“一梦黄粱几万年”等,这些意象都富有象征意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语言风格:章甫的语言简练而富有力度,他的诗句简洁明了,却又意蕴深远。这种语言风格使得诗歌既易于理解又能引发深思。

《四仙酣睡图》不仅仅是一首反映道教思想和超脱境界的诗歌,它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研究,可以深入了解清朝时期文人的生活与精神追求,以及他们在艺术和文化方面的贡献。

相关推荐